|
貴州省威寧的草海,它原是一個構(gòu)造下陷而成的盆地,早期的湖泊大約形成于15萬年以前,當(dāng)時湖面面積達90km2以上。此后,湖面開始收縮,大約距今12000年前,湖面縮小到60km2;至距今約5900年前,湖面又縮小至30-40km2;大約距今2000-4000年間,因湖水從地下暗河流出,湖泊消亡。據(jù)史料記載,明洪武年間“詔衛(wèi)兵屯兵其中”、“迄今鞠為牧草,郡民牧草其中”,說明當(dāng)時已成可耕可牧的壩區(qū)。19世紀(jì)50年代,草海又重現(xiàn)。據(jù)稱“清咸豐七年(1857),七月落雨40余晝夜,山洪暴發(fā),夾沙抱木,大部落水洞被堵,洪水無法渲泄,盆地東部被掩成湖”。因湖中滋生繁茂的水生植物,故名草海。當(dāng)湖水位為海拔2170米時,水深為2-5米,湖面積為45.5km2,容積為1.4×108米3。草海是我國湖面面積最大的構(gòu)造巖溶洞,素有高原明珠之稱。 |
||||
|
||||
回答者:貴州007(級別:黔小學(xué)生)日期:2013/10/22 22:13:33
|
||||
提問者對該答案的評價: | ||||
感謝您的精彩解答 |
|